2019未来汽车技术大会暨重庆汽车行业第32届年会分论坛回顾(一)-重庆世纪博悦文化创意有限公司

2019未来汽车技术大会暨重庆汽车行业第32届年会分论坛回顾(一)

发布时间:2022-01-07 19:02:19    浏览:1438

学非探其花,要自拨其根——为交流技术之根本,分享创新之心得,2019未来汽车技术大会暨重庆汽车行业第32届年会12月2日下午举办了“先进汽车材料及轻量化技术”以及“数字化车间与智能工厂技术”两场分论坛,10位嘉宾分享了汽车材料及轻量化、智能工厂等方面的核心技术、创新策略和工程案例,来自全国整车企业、零部件企业、研发中心及高校的600余专业人员参加了论坛,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1.png

▲“先进汽车材料及轻量化技术”论坛现场

2.png

▲“数字化车间与智能工厂技术”论坛现场

“先进汽车材料及轻量化技术”分论坛

“先进汽车材料及轻量化技术”分论坛由重庆汽车工程学会秘书长、重庆理工大学车辆工程学院副院长赖晨光主持。赖晨光强调,在未来汽车轻量化发展的大趋势下,无论是材料企业还是汽车企业都面临着新的挑战,汽车工业的重大转型之中,材料将起到更加关键的作用。

3.png

▲重庆汽车工程学会秘书长、重庆理工大学车辆工程学院副院长赖晨光主持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材料处处长张博在致辞中表示,今年1-10月,重庆市材料工业实现产值2530亿,增速20.7%,对全市增加值贡献率超过38%,招商项目签约金额超过600亿。材料作为汽车制造的基础,在汽车变革的大背景下,进一步加快材料技术革新和配套服务升级,才能更好地满足新时期汽车企业的个性化用材需求,成为主机厂和材料供应商共同思考的重大命题。为此,重庆市今年6月组建了轻量化材料产业联盟,构建材料生产与应用的生态圈,推动轻量化材料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4.png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材料处处长张博致辞

邝春福:传统钢铁制造要向服务型制造转型

攀钢集团西昌钢钒副总工程师邝春福在演讲中指出,从生产成本、连接及回收等技术方面进行综合评价,高强钢具有更加优良的抗凹性能和安全性能,现阶段的性价比最高。攀钢针对冲压开裂、冲压回弹、高强钢表面质量等问题,提供个性化系列先进高强钢产品,实现传统的生产研发到零部件优化、EVI合作和产品物流精准配送的全产业链的覆盖。

5.png

▲攀钢集团西昌钢钒副总工程师邝春福演讲

邝春福指出,现代钢铁企业要做服务型企业,分析用户产品存在问题,结合模拟仿真试验进行工艺优化,包括材料替换、工艺切口形状优化、胚料尺寸优化,以满足汽车轻量化、用户个性化的需求。


6.png

于乃泉:参数化CAD-CAE一体化解决整车协同研发问题

达索系统CATIA品牌高级经理于乃泉指出复合材料应用于汽车行业面临着4大挑战,包括:复合材料的总成本太高、复合材料的工艺-性能关系尚不清楚、大批量生产、设计周期短。解决方案之一是通过手工铺层技术、液体复材模塑技术、自动铺放技术的优化,建立端到端复合材料价值流。

7.png

▲达索系统CATIA品牌高级经理于乃泉演讲

于乃泉指出,当前整车研发存在整车架构路径验证困难、多学科性能协同优化困难、开展结构轻量化工作困难等问题,可通过参数化CAD-CAE一体化解决方案进行解决。其方法是通过获取初期零散数据,进行全参数化建模,明确初版多学科性能,确立架构方案并快速验证,确定变量方案并驱动多学科协同自动优化参数,最终形成智能高效参数化数据库。


8.png


杨冬:以创新分子结构为基础的高性能材料助推汽车轻量化

辰东意普万新材料(广东)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冬在演讲中表示,尼龙材料具有高流动性、耐高(低)温、抗高压、耐尿素、高熔体强度等优点,拉伸模量保持率达到80%以上,拉伸强度保持率达到70%以上,能够用于汽车引擎盖内核心部件,主要包括进气歧管、涡轮增压管路、气门室罩盖、高压连接器等。

9.png

杨冬指出,未来高性能高分子材料和以创新分子结构为基础的高性能材料将在汽车上得到广泛应用。

10.png

▲辰东意普万新材料(广东)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冬演讲

高聪:长安正在打造碳纤维车身纯电动轿车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汽车工程研究总院高聪博士演讲中讲到,长安汽车计划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轻量化水平的碳纤维车身纯电动轿车。设计了钢-铝-镁-碳多材料集成的轻量化车身结构,上车身采用碳纤维,下车体采用铝合金。CFRP为主的多材料车身设计流程包括确定设计要求、受力与功能检查、概念设计、工程化设计(迭代)、性能计算,结合3轮仿真分析,整车刚强度、模态、耐久性均满足设计要求。从今年5月的整车设计数据来看,白车身设计重量306.89kg,比基础车减重144.61kg,减重率32%,目前已完成第一批车体试制。高聪博士指出,钢-铝-镁-碳等多材料集成车身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11.png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汽车工程研究总院高聪博士演讲

叶祖福:激光技术在高度自动化、高度灵活化的生产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

华工激光产品线总经理叶祖福在演讲中认为,车身零部件约50%~70%可应用激光加工,未来10年我国汽车制造装备投入将达2万亿元。基于汽车轻量化的需求,激光技术在高度自动化、高度灵活化的生产系统中的重要性逐步凸显。在车身减重和安全性提高的双重要求下,高强度热成型车身结构将越来越多的应用到中高端车的生产中。

12.png

▲华工激光产品线总经理叶祖福演讲

林林:我国乘用车用铝存在六大问题

重庆市两江学者、中铝公司首席专家林林演讲中指出,汽车轻量化用材发展趋势包括:①多种材料混合制造以实现轻量化;②铝材车身与覆盖件转为重点方向;③新能源汽车电池用铝成为新增长点;④汽车铝材应用重点车型集中在中高端品牌乘用车。在2025年,我国汽车车身及覆盖件用铝板材的需求量为61万吨,型材需求量为35~40万吨。

13.png

▲重庆市两江学者、中铝公司首席专家林林演讲


林林特别提到,我国乘用车用铝仍存在以下问题:①铝合金的成本远高于传统钢材;②汽车厂现有的生产线不能满足钢、铝两类零部件共线生产的要求;③汽车铝板的特点(回弹大、成型和包边性能差、时效稳定性差、易划伤等)对汽车铝板的产品一致性要求更高;④汽车轻量化用铝的关键技术如结构优化、成型、连接、维修等还未完全突破;⑤缺少汽车铝制零部件设计开发与应用经验,导致我国汽车用铝的应用进程发展较慢。

14.png

针对上述问题,林林提出材料应用综合解决方案:一是材料供应商应做到稳定供应、明确材料全面表征、形成系列化产品并提升产品性能;二是为用户提高应用服务能力、提供精深加工。


“数字化车间与智能工厂技术”分论坛

“数字化车间与智能工厂技术”分论坛邀请了4位知名技术供应商和汽车企业专家针对汽车制造分享创新解决方案和车企应用案例,会场挤满了听众。论坛由重庆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长安汽车出口认证副总工程师杨雪梅主持。

15.png

▲重庆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长安汽车出口认证副总工程师杨雪梅主持

重庆市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联合会秘书长周忻在致辞中指出,在大数据、智能化时代,汽车生产车间的数字化、网联化、生产的柔性化、智能化以及汽车本身的个性化、使用能源的清洁化和汽车销售服务配套的便捷化、透明化等,都是未来优势车企转变发展的方向。要实现这些变革,需要的不仅仅是工业机器人堆积的车间,更需要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融入。

16.png

▲重庆市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联合会秘书长周忻致辞

沈义:激光工艺利于新能源汽车轻量化

华工激光白车身产品线方案经理沈义在演讲中表示,汽车的轻量化主要涉及材料优化、结构设计和连接技术等方面综合考虑的过程,而激光焊接便是其中一种较重要的连接技术。针对铝合金不填丝的搭接和叠焊,间隙控制+光摆动的激光焊工艺,摆动功能对不规整焊缝有一定包容性;通过摆动可以增加激光熔池的凝固时间,使铝合金熔焊能控制内部气孔和裂纹等缺陷问题。在顶盖与侧围的焊接中,激光填丝熔焊是一种很好的应对工艺,但对设备柔性要求、车身尺寸控制、随动压紧能力、焊接跟踪、跟踪时激光头力的控制、以及焊缝间隙的控制等方面提出更多要求。

17.png

▲华工激光白车身产品线方案经理沈义演讲

张双林:数字化是智能工厂的基础

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智慧工厂BG总工程师张双林在演讲中分析,智能工厂的“智能化”包括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大数据,其中数字化是智能化的基础。通过工厂数字化结合产品的数字化设计,集合信息系统,实现虚拟制造和物理制造的融合。智能工厂打造出来后,体现为三个平台,即运营管理智能化平台、仓储物流智能化平台、生产设备智能化平台。

18.png

▲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智慧工厂BG总工程师张双林演讲

张双林进一步指出,新松的MBD(基于模型的工程定义)会贯穿产品的设计、仿真验证、产品验证、批量生产、到售后服务系统。产品MBD将设计、工艺、物料、生产、售后贯穿起来。

范锐强:数字化技术是实现智能化制造的核心要素

重庆金康赛力斯新能源汽车设计院有限公司KJ工艺部部长范锐强演讲中指出,“工业4.0时代,传统车企的生存法则正在发生改变”。创新技术不断为消费者赋权,领先品牌不断提升客户预期。国内各大主机厂都在向数字化企业和智能化制造方向发展,其中数字化技术是实现智能化制造的核心要素。

19.png

▲重庆金康赛力斯新能源汽车设计院有限公司KJ工艺部部长范锐强演讲

范锐强介绍,金康数字化已完成一期TC系统的搭建及产品设计协同开发管理,二期计划搭建工艺仿真系统,实现工艺数字化规划、虚拟仿真预管理,打通数字化设计到数字化制造的全价值链。在此基础上,金康公司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智能增程电驱系统方案,包括纯电动驱动模式和增程驱动两种工作模式,以及电池和增程器5种不同的控制驱动策略。

20.png

何晓胜:未来汽车是电子产品或网络产品

重庆清研理工汽车智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工程中心技术总监何晓胜演讲中指出,面对市场、资源与环境、成本三大压力,传统的大规模流水线式造车必将逐步被个性化、定制化和智能化的造车模式所取代。

“未来汽车将会是电子产品或网络产品。”何晓胜介绍,未来汽车制造模式基于三个基本点:一是基于新的价值链,有着更广泛的信息共享、物理共享和知识共享,形成新的价值创造和共享模式;二是基于工业互联网,可以跨越地理、机构、人(社)群的大规模分工协作;三是基于三大有机融合的平台,即服务平台、智能制造平台和物联网平台。汽车智能制造新模式的形成是一个大规模协作的系统工程,涵盖产品定义、设计、制造、消费及售后服务各环节。

21.png

▲重庆清研理工汽车智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工程中心技术总监何晓胜演讲

论坛现场,专业观众与演讲嘉宾频频互动,大家就轻量化材料、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技术等领域展开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