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西地区:加速竞逐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蓝海-重庆世纪博悦文化创意有限公司

渝西地区:加速竞逐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蓝海

发布时间:2023-10-26 11:43:00    浏览:6739

为进一步推动渝西地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高质量发展,今年4月,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渝西地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倍增行动计划(2023—2027年)》,明确了渝西地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发展方向、重点任务、空间布局、保障措施等。

铜梁区、合川区、江津区、永川区、大足区、璧山区、潼南区、荣昌区等渝西地区是我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顶梁柱”。渝西八区围绕“支撑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搭建一批创新平台,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开发一批特色产品,打造一批产业链条,加快建成全国领先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特色产业基地。到2027年,渝西地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规模实现倍增,汽车零部件企业数量达到1000家,产值达到4000亿元”的主要目标,坚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奋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以智能网联新能源为主攻方向,坚持同向发力、协同发展,构建高质量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生态,有力支撑我市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

“看渝西”第二期专栏特推出“加速竞逐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蓝海”大型全媒体报道,一起来看看渝西八区如何贯彻落实《渝西地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倍增行动计划(2023—2027年)》等文件精神。

铜梁:

加快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短途

智慧出行产业集群

▲铜梁高新区庆兰实业有限公司厂区 陈刚 摄 

前不久,在铜梁区2023年三季度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活动中,投资超过50亿元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及摩托车产业方面的4个项目落户铜梁。这些项目将与铜梁高新区的爱玛科技等项目形成产业链互补和区域产业合作,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加快推动铜梁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短途智慧出行产业集群。

按照全市先进制造业发展“渝西跨越计划”,铜梁区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动力电池、电转向、电制动等)及摩托车产业作为优先发展的产业之一。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发展方面,铜梁既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又有自身迭代升级制造业产业结构的发展需求。

▲铜梁高新区庆兰实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陈刚 摄

铜梁高新区的南雁实业公司是一家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企业通过“小技改”数字赋能,做出了迭代升级、提质增效的“大文章”。不久前,企业2.4万平方米的智能制造车间刚投产,就拿下了比亚迪长城、上汽等车企的大订单。

据铜梁区经济信息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铜梁区主动融入重庆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专项行动,专门制定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布局图,出台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招商引资专项优惠等政策措施,着力推进传统汽配加速向新能源、混动汽车转型。截至目前,铜梁区已拥有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和摩托车产业规上企业101家,今年1—9月实现产值168.78亿元。

下一步,铜梁将聚焦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动摩托车等终端产品,以智能化、数字化、高端化为发展方向,加快建设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特色产业园,打造高端电动摩托车整车及核心零部件产业研发、生产基地。到2027年,铜梁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和摩托车产业集群预计营业收入达到350亿元。

合川:

智能网联“提速竞跑” 

经济发展“稳进增效”

▲合川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生产现场 刘亚春 摄

近日,记者走进合川工业园区各个组团,看到重庆富川古圣机电有限公司、重庆安瑞光电有限公司等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的工人正在加紧生产。在汽车内饰生产现场、汽车电机配件生产现场,处处可见工人们忙碌的身影。

今年,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渝西地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倍增行动计划(2023—2027年)》明确提出,渝西地区是重庆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顶梁柱”,具体到渝西每个区,各有侧重。对合川而言,则是优先发展电驱、电制动、车路网联、车身、内外饰等总成。

▲合川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生产现场 冯昌树 摄

把握趋势,抢抓机遇。合川区深入贯彻《渝西地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倍增行动计划(2023—2027年)》,结合实际,制定了《合川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建设方案》,确定电驱动、电制动、车路网联、轻量化材料、汽车内外饰和汽车后市场服务“5+1”产业体系,明确到2027年规模以上汽车零部件企业数量达到150家、产值达到500亿元的目标。自此,合川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有了“指路牌”。

方向既定,划定什么样的产业空间,制定什么样的产业政策,产业名片如何打造?合川在思考、在探索、在行动。

划定产业空间方面,合川规划以天顶组团为主、南溪组团和草街组团为副的“一主两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空间布局;开展国土规划清理和可用厂房统计,利用现有空置厂房打造合川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

制定产业政策方面,拟定《合川区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谋划推进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基金筹建工作,对投资、科技、人才、金融等鼓励支持政策进行梳理汇总,形成惠企“政策包”,确保政策福利应享尽享。

打造产业名片方面,组织研究设计方案,充分汲取有关指导意见,仅用50天时间高标准建成重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展示中心,着力将其打造成为对外展示交流的重要载体和“窗口”。

当前,强势发展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舞台。今年6月,渝西地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现场会在合川召开,为进一步加快渝西地区建成全国领先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特色产业基地集智助力。

合川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下好产业“先手棋”,跑出发展“加速度”,1—9月,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实现产值85.7亿元,全区汽车产业签约项目24个,协议引资145.5亿元,占地总面积1400亩,盘活闲置厂房8.3万平方米,已开工项目17个,签约项目个数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60%,协议金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97%,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江津: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

“汽”象万千

东风小康生产车间 科学城江津片区(双福工业园)供图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是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方向,是全市构建“33618”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支柱产业之一。近期,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渝西地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倍增行动计划(2023—2027年)》,进一步推动渝西地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高质量发展。其中,江津区将优先发展电驱、电转向、智能座舱等总成。

要抢抓这一机遇,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江津有何底气?又将怎么干?

▲位于江津区的重庆耐世特转向系统有限公司 江津区德感工业园发展中心供图

江津产业基础雄厚,企业发展势头强。走进重庆耐世特转向系统有限公司数字化车间,46台自动化、智能化设备高速运转,配合技术工人的指挥,现场生产繁忙而有序。今年5月,该公司mCEP柔性生产数字化车间被认定为市级数字化车间。截至目前,江津区共有小康汽车部品、秦安铸造、耐世特等规模以上汽车零部件企业92家,主要生产内外饰、动力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等配套产品。

江津厚植发展沃土,项目招引后劲足。今年以来,围绕汽摩零部件产业,江津区共引进巨湾技研、瑞标集团等21个项目,协议引资141.4亿元。其中,巨湾技研XFC极速充电电池重庆基地项目总投资约72亿元,建设用地600余亩,分两期建设年产能16GWh的XFC极速充电电池生产基地,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约135亿元。

下一步,江津将聚焦加快推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高质量发展,抢抓发展机遇,强化协同联动,进一步加强产业链招商,狠抓存量企业转型升级,大力引育一批核心零部件领域重点企业,全力推动产业规模倍增、市场占比提升,加快建成生态优异、相对完整、优势突出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为我市建设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作出江津贡献。到2027年,江津将力争汽车零部件企业数量达到200家,产业产值达到500亿元。

永川:

驶入西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城

发展快车道

▲长城汽车重庆永川生产基地员工在总装车间忙碌 陈仕川 摄 

在重庆云谷·永川大数据产业园,乘客打开“萝卜快跑”应用软件,输入目的地,几分钟后一辆无人驾驶汽车平稳驶来,车内方向盘自主转动,车辆自动识别红绿灯,对障碍物进行避让,将乘客安全送达目的地。这样的情景,每天都在永川区上演。

近年来,永川区制定出台《重庆市永川区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应用管理试行办法》,增加无人化测试与运营等业态,赋予区域独立发放测试与应用许可的权限;出台《永川区低速无人化功能车测试运营管理试行办法》,为低速无人车释放路权,允许其在公开道路上开展自动驾驶测试及示范运营。2019年,永川区建成西部自动驾驶开放测试和示范运营基地,实现全域1576平方公里、1385公里双向道路测试和示范运营。

以基地建设为依托,永川区抢抓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新机遇,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加快推动自动驾驶在出租、公交、环卫、物流等领域的示范应用,打造自动驾驶全场景示范城市。

▲永川区智慧城市数字指挥大厅 陈科儒 摄

在永川区智慧城市数字指挥大厅,蓝色的LED大屏上数据闪动,道路交通拥堵情况、实时警情、停车场情况等信息一目了然。通过AI算法,实现每3至5分钟自动对路况进行配时优化,让道路更加畅通。

永川区通过着力实施单车智能和车路协同两条技术路线快速融合,车路协同环境逐渐完善。2020年以来,永川区改造智能路口超110个、智能化升级路侧停车泊位1800个。此外,永川区还整合接入交通运管、市政等多个系统数据,构建形成永川智慧交通“大脑”,推出信号灯智能配时、城市绿波等应用服务。与2020年相比,永川区智能交通系统覆盖范围内主要道路高峰时段拥堵里程下降36%,全区行程时间缩短5%—25%,平均车速提升5—10公里每小时,违法识别准确率提升60%,车位利用率提高22%。

2022年10月,永川区制定《西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城建设工作方案》,提出建设“一城两基地五中心”、争创“一园一试点”。计划到2030年,全面建成西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城。

目前,永川区已经吸引长城汽车及14家配套企业落户。引进百度萝卜快跑网约车西南基地等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项目17个,总投资额超150亿元。

下一步,永川区将牢牢把握汽车产业变革趋势,把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重要战略方向,加快建设西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城,为重庆打造万亿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贡献力量。

大足:

着力推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

零部件产业集群发展

▲大足区改装完成的专用车 大足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重庆是全国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是全市重点打造的万亿级主导产业集群。近期,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渝西地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倍增行动计划(2023—2027年)》,进一步推动渝西地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高质量发展。其中,大足区将优先发展智能驾驶、底盘、车身等总成。

大足如何抢抓这一历史机遇,推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发展?

“作为‘中国重型汽车摇篮’,大足在重型车、专用车、特种车方面独具优势。”大足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区已集聚8家专用车整车、300余家零部件生产企业,本地配套率超70%,还获批全市唯一的专用车特色产业基地。

▲位于大足区的重庆宇海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大足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为推进这些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大足区制定出台《大足区新能源专用车及零部件产业链优化提升工作方案》等政策措施,加快传统零部件企业转型升级,提速开发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配套零部件步伐。

目前,大足在专用车及零部件领域已有市级专精特新企业20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8家。已推动新能源全数字化冷藏车、氢燃料物流车等20余款新能源专用车全新车型成功上市,国内首台无驾驶室、无人驾驶纯电重卡成功下线。

在大足邮亭工业园区,总投资106亿元的江西环锂新能源动力电池综合利用项目正在加紧施工。该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拆解10万台新能源报废汽车、年处理15万吨退役电池、年再生利用3万吨电池级氢氧化锂及碳酸锂等。

今年以来,大足聚力动力电池零部件及循环利用、汽车电子、压铸技术及模具三大细分领域,编制招商“3张图谱+1张清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截至目前,已签约江西环锂等项目16个,在谈项目22个,涉及汽车精密冲压模具、动力电池零部件、内外饰件、电驱动等领域。

下一步,大足区将继续坚持存量转型和增量招引“双轮驱动”,加快推动数字经济和产业深度融合,抢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先机,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到2027年,大足区将力争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数量达到120家、产业产值达到300亿元。

璧山:

奋力跑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

产业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位于璧山区的比亚迪刀片电池厂 璧山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中国长安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内,伴随着机械的轰鸣声,园区正逐渐从施工图变为实景图;重庆惠程未来智能电气有限公司内,各条生产线忙碌而有序,480KW柔性充电堆终端陆续生产下线……签约奠基、开工建设、投产达产。在璧山,一个个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项目次第绽放,让人感受到蓬勃昂扬的无限生机。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孕育、集聚迸发,新能源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竞争的制高点,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迎来了重要的发展契机。当前,重庆正着力打造“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其中聚力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主导产业集群。作为重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顶梁柱”之一,璧山区乘势而上、力开新局,抢抓“双碳”战略机遇,聚焦核心零部件、智能网联等重点领域,不断完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配件企业培育、产业扶持政策,让全区产业转型取得新突破、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汽车产业集群实现新跃升。

2023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成为了年度主旨之一。展会上,璧山携手重庆惠程未来智能电气有限公司、重庆平创半导体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等6家企业,向全球展示了璧山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成果和创新技术产品,共同彰显“璧山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硬实力。

▲位于璧山区的青山工业智能工厂 璧山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是璧山工业的传统强项。2009年,璧山成功创建中西部地区首个中国汽车(摩托车)零部件制造基地。随着青山、龙润、蓝黛等一批本土企业的茁壮成长,璧山初步形成了汽车零部件制造产业集群。

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对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璧山采取“总部基地+研究院+产业园”模式,成功引进比亚迪电池全球总部、电池研究总院和55GWH动力电池产业园,打造全市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园。投资270亿元投用35GWH动力电池生产线,年产值达220亿元。至此,全重庆产出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有70%是“璧山造”。

把握产业变革新机遇,推动形成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协同发展格局,璧山区装载好“满格电量”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正向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蓝海疾驰而去。

潼南:

内挖潜力 外引活力 全力打造

中国第一汽车后市场

上一篇2023年度盘点丨重庆汽车产业重点项目及行业大事件
下一篇8月车闻速览:揭秘全球汽车行业最新动向 ‖ AUTO FUTURE月报

返回列表